当前头条:营山:老树长新芽 基层供销社迎来发展的春天
年代感十足的营山县渌井镇供销合作社
(资料图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曾经撑起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大多数商品供给的供销合作社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在新时期找到自己的定位?近年来,营山县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供销合作事业在转型发展中迎来了重生。
恢复建设了19个乡镇(村级)供销合作社
青石板地面的砖瓦房、齐腰高的玻璃柜台、门类齐全的生活必需品……无不折射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年代感。5月26日,营山县渌井镇供销合作社百货门市,前来购物的村民络绎不绝。
渌井镇供销合作社的前身是新民供销合作社,经营面积约500平方米,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该社着眼群众需求和乡村建设走向,积极拓展建材、五金、农具、桶装水销售配送、水电安装服务,还与营山农商银行合作,开设了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稳住了客源。
“渌井镇供销合作社是我县2021年基层社示范社,业务辐射新民社区和周边5个村,年营业额近100万元。”营山县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股股长陈兴旺介绍。
近年来,营山县紧紧围绕中、省、市、县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要求,在服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推进乡村振兴中找定位、勇担当。数据显示,到2022年12月底,依托中、省、市、县投入资金,恢复建设了12个乡镇供销合作社和7个村级供销合作社,完成了绿水等11个乡镇供销合作社的分类升级改造和基层社示范社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
5月26日,绿水镇逢场。记者在绿水镇供销合作社沙桥社区便民购物中心看到,各类日用商品琳琅满目,农产品摆满了货架,还设置了本地猪肉、鱼类专摊。
按照供销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的建设模式,绿水镇供销合作社依托党建引领,在保留日用消费品、农资、饲料销售等传统业务的同时,还拓展了农产品收购、代销服务,与学校、医院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日常生活物资配送纽带,承担了县发改局粮食应急储备。
“农产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营业务,我们始终把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作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创新产销对接方式,依托现代物流体系,借助‘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和本土电商平台,确保本地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营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许华说。
“绿水镇供销合作社的突围,凸显了供销合作的体制优势,繁荣了本地市场,搞活了农副产品流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绿水镇党委书记司建波表示。
不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时下,营山县小桥镇吉祥粮食作物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何佰林忙得不可开交,雇请收麦、耕田、插秧的业务接二连三。
“这得益于我们与供销合作社的合作。”何佰林说,他刚着手购买农机拓展社会化服务时,便吸引了县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冠能”公司入股,这样一来,解决了自身能力不足的难题,让企业有了更多的本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桥镇是全县粮油作物的主产区,围绕建设和打造区域为农服务中心,营山县探索创新了“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资经营部(涉农企业)”的发展模式,以股份形式注资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生产,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小桥镇供销合作社拥有营山县梓玮农机专业合作社、营山县佰林农资经营部、营山县小桥镇吉祥粮食作物种植家庭农场3个实体,有社员123人。服务项目包括农资直供、烘干仓储、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已建成农资日杂仓储配送中心,农产品收购加工、烘干仓储中心,机耕机收、统防统治服务中心,农技培训中心,升级改造农资日杂销售网点1个,办公场所1处。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直接面向农民开展经营服务的前沿阵地,只有基层组织的‘根基’茁壮,才能换来供销合作事业的‘枝繁叶茂’。”营山县委常委易良表示,下一步该县将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托中、省、市政策扶持,不断推动供销合作社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加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不断完善综合合作机制,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营山记者站 杨汉国 文/图
标签: